今年做易武茶的小伙伴普遍都比较开心,相对于其他产区,不但价格比较坚挺,另外销路也还算不错。茶商、茶客、茶农都比较开心。于是就有人问了,不是说好的“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么。为啥今年的班章茶跌成这个样子,库房里的茶叶肉眼可见的贬值啊。其实这事还是回到2007年,那一年市场不是整体崩了么。昆明茶厂几近倒闭,下关元气大伤。大益运气不错,及时收手算是逃过一劫。此后古树茶概念大火,老班章成为茶王的同时,大白菜班章成为新的神话。这都是市场的表象,更深层的内核则是,当资本看到中国普洱茶消费市场快速兴起后,该如何利用这波潮流赚一波钱。2008年市场开始有缓慢复苏的迹象,2010年正式有资本介入。当时做茶的大佬们就意识到两个问题:一是普洱茶产区面积太大,古树茶还是有一定产量的;第二个原因是关键,当时还没有形成口味偏好,那时大家还处于缴学费阶段。选择产量最大、古树茶园最多的产区,投入最大的宣传资源,这样就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茶叶品质的高低其实不在优先考虑的范围内,茶叶再好,产量太低也难以形成规模化经济,单片茶饼的利润再高,如果产量不足,甚至都无法覆盖宣传成本上的支出。资本所需要的就是一类产量特别高,还可以垄断,同时能卖出高价的产品。这下大家能看懂布朗山跟勐宋十八寨了吧。资本炒作也分为了好几轮,而且方式都不一样。2010年那会,弯弯那边的茶商小试牛刀,主要对象是拉大白菜班章的行情。2012年,雨林搞了一波,鲜叶加价20%收购,大量建设初制所,顺便搞度假中心。这套模式非常成功,后来高顶、七彩孔雀想要复刻雨林模式,结果功败垂成。2015、2016年稍微缓了缓,到了2017年又迎来一波高潮。那一年二级市场有多火,在座的各位都应该印象深刻。资本以包山、包树的方式来买高古树茶价格,实际上就玩炒作了。这时候与其说是在做茶,不如说是为产品割韭菜在搞行为艺术。芳村这几年暴雷的几个品牌差不多都是这路数,讽刺的是,除了极个别人赚到钱以外,大多数人都亏的很厉害。市场预期在那里,即便不炒茶的人也都相信高茶价是真实的,很多茶商都认为未来茶价会更高,于是都加大了库存。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市场就是最大的受害者。最后回到易武茶这边,易武产区虽大,但细分的很厉害。而且每个小产区背后都有一群真正的喝茶人。只要茶价没有涨到喝茶人负担不起的地步,就一直有市场。最后等市场的资本泡沫破裂了,这些有固定消费群体的产区反倒价格坚挺,其实就这么一回事。
来源:普洱世家 茶二三十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