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茶的价格一路飙升,甚至有人为了提升其价值,推出了有年份的冰岛老茶。市场上对此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观点认为,普洱茶本身就有越存越值钱的特点,珍贵的冰岛茶经过存放陈化,更是“贵上加贵”,冰岛老茶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冰岛茶的魅力在于那一口惊艳的鲜甜,存放久了不一定能转化出厚重的陈韵,反而可能会变得平淡无奇。
那么,对于冰岛茶,是应该尽快品尝它的美妙,还是应该收藏起来等待它的升值呢?
一、从普洱茶为什么要存起来说起
1.历史对“存普洱茶”的塑造
中国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充满了人与自然之间美好偶遇的传奇色彩。六大茶类也是如此,它们在偶然的转角或是美丽的错误中,发现了新的滋味,从而焕发出不同工艺的结果。
因此,了解茶的特点,离不开探讨其历史渊源。普洱茶更是如此,其独特的工艺和品质,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西南地区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对外销茶的记载也源于此。普洱茶的外销历史,从最初的西北进藏一线,逐步发展为辐射东南亚一线,甚至向北延伸至滇东北,销往内地并进贡进京。这一历程与“走西口”和“闯关东”等历史事件相比,同样具有重要的人文背景。
2.茶马古道路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叶子从树上被采摘下来,经过一系列的制作过程,最终成为一杯香浓的茶水。这不仅是一个自然的变化过程,更是时间赋予它的独特魅力。喝茶的人对普洱茶的口感认知和消费习惯也因此而逐渐形成并固化。
这种时间对普洱茶的雕琢,其实源于空间对品饮方式的影响。起初,这可能是一种无奈的现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逐渐转变为一种主观的品味方式。这种品味方式也影响了喝茶人对普洱茶的认知和选择。
3.茶马古道上的马帮
第一个主观塑造结果是普洱熟茶的创生。
在1973年,普洱熟茶的诞生是由熟化茶消费需求推动,借鉴黑茶工艺研制而产生的。这也由此形成了固化的工艺及相关标准,这是历史对普洱茶塑造的一个结果。
在陈佩仁和吴启英等人的带领下,昆明茶厂率先研制出用普洱茶原料的发水渥堆技术,经过调整改良,该技术于1975年定型。这一技术的出现,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口感更加丰富的普洱熟茶。
第二个主观塑造结果是普洱茶越存越值钱的价值观。
普洱茶被誉为可以长久存放,越陈越香。尤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外贸受阻,海外留存的普洱茶越来越少,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到了九十年代到2000年以后,茶商们更是前赴后继地以此为卖点,普洱老茶更为珍贵的观念也代代相传,深入人心。
4.普洱茶的养生价值“存得住”
茶,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属性,喝茶更是养生的方式。我们在之前的推文中已经为大家介绍过,特别是在“本来茶师道”的习茶课程中,我们系统地讲解了茶叶中的内含物质构成、不同茶叶生产工艺对内含物质成分的影响,以及这些内含物质对身体保健带来的作用。
经常喝茶,有助于降三高、抗氧化、提神、保持身体年轻态等效果。这些效果都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叶多糖复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生物碱、茶皂素等主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在加工过程中转化而成的次生代谢物质。
茶叶的品种和工艺不同,内含物质的占比也不同,这决定了茶叶的功效价值。以茶叶中的主要物质茶多酚为例,其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茶叶的养生价值。然而,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茶多酚容易发生氧化聚合而改变其性质。
普洱茶是一种优质的茶叶,其原料是大叶种茶树的叶和嫩茎,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茶多酚的含量可以达到30%几以上。相较于中叶种及小叶种茶叶,普洱茶含有更多的有益健康的内含物质,这些物质能够经受长时间的消解,这也意味着普洱茶具有经久耐存的特点,不会影响其养生价值。
5.普洱茶“越存越好喝”
对于茶多酚的口感表现,我们通常会感受到它的涩和苦,这正是茶多酚的特色之一,具有一定的收敛性。普洱茶的新茶,由于其含有较高的多酚含量,口感明显更浓郁,刺激性也更强。
然而,在普洱茶的后期存储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多酚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后陈化”。在这个过程中,残余的多酚酶和过氧化物酶会发挥作用,使得茶多酚发生转变。
原本苦涩的新茶,经过这一转变后,可能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汤色会从绿黄色向黄橙色、橙红色转变,汤质变得更加顺滑厚重,香气能够融入汤中,陈香和木香也会逐渐显现,整体的韵味会变得更加醇和厚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存?”
二、什么样的普洱茶值得存?
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非常有必要明确一个前提:
茶的价值,在于品饮和作用于健康。这也是“本来茶师道”一直致力于要理正和传播的核心观点。
一款茶值不值得存,关键在于其品饮价值和健康价值。而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会随时间的推移发生转变,起决定性作用的三个变量是:氧气、温度和水分。
氧气可以与各种元素结合形成氧化物,在空气中大部分是分子态的氧。当它与其他物质结合时,特别是在有能促进反应的酶存在时,氧化作用会变得非常激烈。然而,在酶失活的情况下,各种化合物仍然可以被分子态的氧氧化,只是这个过程会变得非常缓慢。茶叶中的儿茶素类物质、维生素C的氧化、残留的多酚氧化酶催化的茶多酚氧化等都与氧的存在有关。通过隔绝氧气,可以有效地防止氧化反应的发生。
温度是影响氧化和聚合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度会加快。实验数据显示,当温度每升高10℃,茶叶褐变的速度会提升3到5倍。因此,在低温环境下,如低于10℃,茶叶的褐变进程会受到抑制。而在-20℃的冷冻条件下,茶叶几乎可以完全防止陈化变质。
水分,茶叶中的水分含量对茶叶的品质和风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水分含量在3%左右时,茶叶成分与水分子几乎呈单层分子关系,此时可以较好地把脂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隔离开来,阻止氧化变质。然而,如果水分含量超过这一水平,尤其是超过6%时,茶叶的性质会发生改变,显现出溶剂作用,反而会加剧叶绿素的降解、茶多酚的自动氧化和酶促氧化。
再回头看冰岛茶值不值得存,我们也可以做这样的界定: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