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有没有毒,在于常识性的判断。有人讲在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茶叶,其农残含量通常都在安全范围内。这可能是很多人的认识,就像这次铅中毒,大部分人认为食品颜料比工业颜料更便宜,没有道理不采购食品颜料。这反应了采购的随意性,没有任何限制、禁忌、约束力,就像草甘膦,农药在茶叶中的投放,会有任何约束力?会有丝毫的自觉性?这是其一,其二在于所有零农残优质生态的茶叶都在玩家手中,小茶商手中,如何流向品牌市场?可能不可能被厂家控制?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易武片区、古六山片区,我至今未看到任何品牌的影子,这十来年如此。其三,市场炒作的所谓大白菜,是指“有机茶”,当年就是雨水茶,春茶要出口,夏茶无法处理,所以有烟味。古树茶概念大火,有机大白菜随之而上,可是,当年就根本没有古树茶概念,都是台地茶,都是分级别收购,至今如此,何来所谓的古树有机茶概念?其四:“好喝”不等于安全:市场上很多茶厂茶商都在使用技术手段掩盖低劣原料或潜在问题,让茶喝起来“香”“甜”,手段上一个是初制,二是恶意渥堆,三是仓储手段,都可以实现茶叶好喝,但是,是否安全?不知道。也就是讲,不能仅凭好喝就断定安全。其五:好多人喝熟茶,会有西药味,遇到这种茶应该要立即停止喝茶,虽然仅靠“喝”无法准确判断农残,但是,出现刺鼻气味就已经是高风险信号。
为什么单单是熟茶或者老茶容易出现西药味?生茶的辨别(指安全这一块)相对要容易得多。常见的所谓品牌茶,信誉保证,认证证书,你都可以默认为大茶商大品牌的广告行为而已。
其六:喝完茶后感觉喉咙发干、发紧、发痒、有异物感,甚至轻微疼痛(像被“锁住”或“刮”的感觉),且这种感觉持续较长时间,排除茶叶工艺问题,如茶叶炒时间太长,茶汤会导致喉咙过干,有可能是农残或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刺激黏膜所致。这是相对更值得关注的体感信号。其七:如果干茶闻起来有强烈的、不自然的化学溶剂味、酸馊霉味以外的刺激性怪味(如类似农药、西药、机油、塑料等味道),这就是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的信号(不一定特指农药,湿仓会产生霉味混合陈味药香味等等)。
其八:异常刺激或不适的口感与体感:茶汤入口后,舌面、牙龈或口腔内壁出现明显的、持续的麻木感、刺痛感或灼烧感,很多老茶都有类似感觉,只是很多茶商引导为体感!或者所谓的收敛感。把中毒当成茶汤感受,算是老茶商人的一大发明。其九:难以化开的、不自然的苦涩:虽然苦涩是茶的本味(尤其是生普、绿茶等),但好的茶苦涩会较快化开,转为回甘生津。如果苦涩感异常浓烈、尖锐、持久不散,且化不开,甚至带来恶心感,除了工艺或原料低劣外,极可能是农药的表现。值得注意的事,感官判断局限性极大:以上提到的“异味”、“锁喉”、“发麻”等是高风险信号。但反过来,没有这些感觉,绝不代表茶叶就一定安全无农残!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