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在茶界被奉为经典,也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之一。普洱茶诞生于世界茶源地的云南,经中外茶学专家研究证实,这里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种茶。如此悠久的产茶历史,为什么一千多前的茶圣陆续却在其著作里只字未提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著作本身以及云南本地来探讨。
"《茶经》诞生的历史背景"
史料记载,陆羽于公元733年出生于复州竟陵,也就是现在的湖北天门。二十来岁随难民南下,遍历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期间搜集了大量关于茶叶产制的一手资料。而后的二十年里,陆羽在浙江湖州的苕溪闭门读书,专心整理茶事资料,并著成《茶经》三卷。
也就是说,陆羽在著作完成前,其足迹基本局限于江汉平原,而我国的茶区从西南边陲到东南沿海。其次,这也与所处时代相关。可以说,唐玄宗到唐德宗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那时候,云南还不叫云南,还只是大唐的一个藩属之地,被称为南诏国。与大唐的关系并不稳定,公元753年就发生了天宝之战,耗尽大唐国力,民不聊生。后又经安史之乱,百姓更是流离失所,陆羽便是这其中颠沛之人。
等到南诏与大唐修好,陆羽已经完成著作,但已是花甲之年,可能再没有年轻时的那番斗志和毅力再往茶山深处。所以说,并不是《茶经》遗漏了普洱茶,而是时代让茶圣与它失之交臂。
"云南地处高山与世隔绝"
现在的云南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交通变得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并成为旅游胜地。然而,就是在十九世纪初中期,云南的普洱茶也还是名不经传。
这是因为云南本身地理环境,山高路险与大江峡谷是那个时代根本跨不过去的鸿沟。话说回来,即便是海陆空无缝对接的现代,要想到达某个寨子依然得在蜿蜒崎岖的盘山公路上耗费很长时间。不过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环境,才让茶树始终保持着较为原始的生态系统,维系着千百年来的生生不息,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原住民,也把普洱茶的一缕香韵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不过,茶圣陆羽应该是知道普洱茶的存在吧。在众多贡茶的史料中,唯有普洱茶印记清晰。比如东晋《华阳国志》有记载:周朝时期,云南的茶叶已经进贡朝廷;到唐宋,就已经销往西域,开拓了茶马市场,影响了东西贸易形态,受到全国重视。
陆羽知道却没有写,可能也是源自没有实际考察,也可能是受到当时政治的影响,不得而知。想必,对于茶圣而言,这也是一种遗憾吧。所幸,我们仍然在续写普洱茶的历史与未来。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