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鉴普洱茶的过程中,不少资深茶友会发现,部分普洱茶叶底存在红色茶梗。这些红叶红梗现象的背后,既与茶叶的内在特质相关,也受外部制茶环节与环境的影响。下面,将从内在原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一、内在原因
氧化反应:茶叶内部富含多酚氧化酶,它能与茶多酚发生氧化反应。在这一过程中,茶多酚被氧化分解,生成茶红素,进而致使茶叶出现红叶红梗现象。
二、外部因素
1、鲜叶采摘标准欠佳:鲜叶采摘的标准,对后续茶叶制作质量影响显著。若一批茶青采摘时老嫩不均,茶梗过多或过长,会给杀青环节带来困难,导致杀青不均匀。部分未完全杀熟杀透的鲜叶,在后续加工或成品中,就会出现红叶红梗问题。
2、存储与运输环节失误:茶山与茶叶初制所往往距离较远,茶农在运输鲜叶时,多使用编织袋、布袋,少数使用透气性较好的竹篓。加之普洱茶树采摘难度大,且采摘时天气通常较热,若鲜叶长时间堆积在这些容器中,通风散热不畅,就容易因闷热而被捂坏,造成红叶红梗。
3、鲜叶摊青时间把控不当:即便鲜叶采摘后及时进行了摊晾,但若杀青程度不足,或揉捻力度不够,叶梗中的水分无法充分散发,滞留在叶梗内部,也会导致红梗出现。
4、杀青不足:杀青不足的茶叶,制成的干茶色泽会不均匀,品饮时带有明显的青味。当品饮至尾水阶段,叶底会呈现出明显的红叶红梗。此外,杀青不足还会对茶叶的后期陈化产生不利影响。
5、树种及产地特性:部分树种或山头的茶树,因长期适应特定的自然生长环境,叶片本身偏红色或紫色,制成的毛茶也会带有红梗红叶。这类情况下,茶叶的品饮价值通常不受影响。
6、制茶师傅技艺差异:杀青工艺看似简单,实则对技术要求极高。炒茶时,锅温、火候的控制,以及根据茶叶特性灵活调整制茶方法,都考验着制茶师傅的经验和技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新手所制茶叶,在品质上存在明显差异,资深茶友往往能通过品饮察觉。
7、制茶天气影响:茶叶从采摘到制作完成的过程中,若因天气原因拉长制作周期,如阴雨天导致摊青时间过长,茶叶未能及时杀青,茶叶就容易发生红变,出现红叶红梗。
普洱茶品质的评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不能仅凭叶底出现红叶红梗这一单一因素,就对茶叶品质做出判断。需从茶叶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等多个维度,结合茶叶的制作工艺、树种、产地等信息,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