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春秋大义你喝过吗?”我说“我虽然喝熟普居多,但春秋大义,真没有喝过”。他轻描淡写说“一会我们试试”。客随主便,喝茶就是靠缘分。
主理人公老师特意跑到四楼撬“春秋大义”,我们是在他一楼工作室交流。由此可见,这位公老兄对这个春秋大义当宝贝供。
我能理解他的做法,这就有点当年葛朗台做法,只不过,葛朗台是不会请人喝茶的,公老师上来就请我喝春秋大义。
春秋大义看起来:
从茶叶本身“颜色新旧、条索大小”看,至少有三种差别,说明这是由有不同熟普拼配的。
都是芽头居多,看上去很肥硕,用手机灯照照,色泽比较油润。
目测给人感觉很有“份量感”。
但看不出有太老年份,不像“老物”。
闻起来香气挺好,多少能感觉出是大益厂那种古老传统(不添加菌种)发酵的气息,这个气息一不小心可能就会理解为堆味。
(堆味可以理解为工艺上的瑕疵,堆味长时间闻起来是不舒服的)
同时,也有一种新工艺发酵(添加菌种)成分的香气,这应该是小量拼配进去的。
闻起来,很舒服,气味以老工艺为主,新工艺为辅。
用荔枝木柴烧手拉壶泡。
主泡手小陈比较谨慎,第一泡没洗茶,直接出汤。
汤色是以橙黄为主,主要是因为浸泡时间不够,所以,橙黄色。
茶汤进口,我第一感觉挺有厚度,有点喝老生普感觉,喝茶很有品味的徐总说“很有层次感”。
我们两人说的其实是同一个意思,说明这个熟普能泡出来的内含物比较多,这是品质优良的标志。
接着第二泡、第三泡………慢慢进入佳境,
喝起来,总的感觉:
有米汤感,很甜,回甘也快;
但没有找到老黄糖的那种焦糖香,这是不是因为手拉壶改变了她的香气呢?不得而知。
还没有老黄糖味,或许是压饼后,存放时间不够,还达不到“老味”感觉。
时间是普洱茶的朋友。
体感倒是很强烈,背后会发汗。
继续泡,不记得第几泡了,但一直没怎么掉水,当最后泡到汤色和第一泡时候(接近橙黄色),我们就停止了。
这茶很耐泡。
当然,这耐泡,跟手拉壶容量不会太大,(约130毫升左右),投茶量也比较大也有关系。
总之,春秋大义
从选料上:她很细嫩、等级很高、用新老料搭配,另外,原料产区选择上(应该是布朗系为主)也是做了最优匹配;
拼配技术上: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搭配;
仓储良好状况上等等看,都是可圈可点。
顾名思义,春秋大义:
从“春秋”在中国历史意义上看,从“大义”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上看,都是给了她无限的文化赋能。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