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为“吴疆独家授权首发”。
标题是矛盾的,其实不矛盾,你看看这几天的新闻,关税 54%了,股市暴跌了,清明假期游客人次又上新高了,都是矛盾。云南茶叶也是一样。说茶。匆匆回乡扫墓,祭拜完就撤回云南,回基地看了一眼,马上去易武。从中国第一大城到中国的边境小镇,恍如隔世。勐海今年明显人少,车少,外地车还不如去年。也许你会看见朋友圈这个名寨是打卡的,那个名山是打卡的,其实都真是打卡的。勐海是生产基地,产业链极其成熟,从包材到做茶的师傅,都有完整的配套。生产链条越是成熟,产业的模式也就越是固定。产业模式固定意味着思维的固定。茶产业的衰败目力可见,连续两家房地产大盘被法拍,算是茶产业最大的折射。有的地产用房产换茶,再组织茶叶销售,想法是好,其实是不知道普洱茶的循环系统,茶叶不分好赖都能卖的时代,是茶不是茶的时代。连普洱茶运行规律都摸不清楚,何谈做茶?勐海是以茶为生的小县城,高峰期几十万人同时涌入做茶,物价、人工比起版纳还要贵。如今,潮水退去,很多人无所适从。就好像英国经济史说过马车和汽车的事情,1900年,伦敦到处是出租车,大车套12 匹马,小车一两匹马,一家规模性的企业,会有上千辆出租车,马匹上万,如此规模性的企业,不会想到一夜之间溃败。然而,短短十余年过去,这些马车行通通消失,被汽车取代。马车消失了,交通并没有消失,茶叶的道理又有哪里不一样?
从勐海到易武,上山的路上,车也不多,镇子也没有以前那么热闹,过曼秀,过落水洞,过麻黑,过大漆树,到了丁家寨(瑶族)李老二家,初制所里坐满了人。朋友小郑在收茶,他拿了大头,剩下的鲜叶根本就不够分,鲜叶从 700 涨价到了 900,易武是 5 斤算一斤,卖到市场翻一番,已然是天价。和勐海相反,一边是天价的崩溃,一边是天价还涨价。越往森林的深处走,价格越是高昂,工棚里面都是坐等鲜叶的茶客、茶商。想起相反的一件事。云南茶叶火了以后,到处都是贡茶园,搞不清楚的资料来源。今年云南某地的贡茶基地无人收茶,小树茶全部在树上放老。当年我就判断活不了,绿茶种改晒青种(不是种属概念),保留部分绿茶工艺,口感当年喝又香又甜,第二年就败,普洱茶长期畅销,失败的基因就会滞后。。。之前就讲过,即使都是顶尖茶,有些适合做生茶,有些适合做熟茶,有些原料做生茶,喝一泡就头晕脑胀,彻夜失眠,那不是好事,长期喝长期受影响,受罪不讲,身体肯定有伤害。适合做生茶的,也分三六九等。比方有些地方的茶树,树干大,树干粗,树龄高,虽如此,做成生茶仍然苦涩不化,没用,茶叶讲究品饮价值,就像云南种的蚕豆远远不如江南的蚕豆甜,不如江南蚕豆口感软,此蚕豆非彼蚕豆。道理人人都懂,到了茶叶身上人人犯糊涂。
来源:吴疆说普洱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8183548350
2022年0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