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普洱茶区 > 邦崴古茶树的特点
2022年02月28日

邦崴古茶树的特点

 普洱茶属于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云南从野生茶转移为家种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迄今仍生长在勐海南糯山上800余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勐海巴达1700多年的野生古茶树和澜沧拉祻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1000余年的野生型与栽培型之间的过渡型古茶树,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茶树王。那么你知道邦崴古茶树古茶树的特点。
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 1900米的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寨脚园地里。它历经风雨沧桑,以顽强的生命力,从古至今一直被当地茶民所采摘利用,但鲜为外界人所知。直到1991年3月,思茅地区茶学理事长何仕华先生,根据群众反映和从澜沧县茶厂副厂长吴应明处得知消息后,才上山找到了这株大茶树。他丈量了树高、直径、树冠、分生枝干,还收集了落地的茶花、果和壳,并收集到茶树主人魏壮和家采摘加工的硒青毛茶样品。  
为了进一步考证这株大茶树的植物学特征、树龄及其价值,经何仕华提议,由思茅地区茶叶学会、行署外贸局、农牧局茶叶专家于1991年4月和11月两次对该茶树进行综合考察,经过现场测量、取样观察、茶样品尝、并把采样送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化验分析,结果显示,茶树所含化学成分和细胞组织结构与栽培型茶树相同,但树冠、花柱、花粉粒、茶果皮等特征与野生茶树接近,树龄千年左右。你不知道的邦崴古茶树古茶树的特点
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有关部门组织了众多专家,对这棵古茶树进行了较为正式的考察论证分析,得出共同的鉴定意见:邦崴古茶树为乔木型大茶树,树姿直立,分枝密,树高11.8米,树幅8.2米×9.0米;根颈处干径1.14米,最低分枝高70厘米,一级分枝3个,二级分枝13个。茶树叶征平均长13.3厘米,宽5.3厘米,叶形长椭圆,叶顶渐尖,叶面微隆,有光泽,叶缘微波,叶身平或稍内折,叶质厚软,叶齿细浅,叶脉7-12对,叶背、主脉、叶柄多毛。鳞片、芽叶、嫩梢多毛,芽叶黄绿色,节间长3.7厘米。花冠较大,平均花径4.6毫米×4.3毫米,绿色,外无毛。边缘有睫毛,内有毛。花梗长平均1.37厘米,苞痕2~3个,果径平均2.8厘米×2.5厘米,果形扁圆或肾形,果皮绿色有微毛,外种皮上除有胚痕外,还有一下陷的圆痕。抗塑性强,未有冻寒或早寒的发生。适制红茶,当地群众常年采制,品质良好,绿茶(春茶炒青样)经品尝,滋味鲜浓。综合树形,叶片和花果形态,专家组认为,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问的过渡类型,属古茶树,可直接利用。
关于澜沧邦崴古茶树的树龄,多数专家估算在千年左右。专家组一致认为,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为区别于一般大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的发现,对研究茶树起源和进化、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生物学、茶树良种选育、农业遗产与农艺史、地方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黄桂枢先生从邦崴周围的新石器考古和民族学资料来研究,认为邦崴古茶树是古代布朗族先民对野生茶树进行驯化栽培的结晶;华南农业大学学者李斌先生做了微观研究后的论文得出结论说:“澜沧邦崴古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类型。”这棵古茶树的发现,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云南。你不知道的邦崴古茶树古茶树的特点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举行。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考察,对邦崴古茶树进行研究,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嵗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的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
这一结论轰动了世界。邦崴古茶树的发现用事实证明了世界茶叶原产地在中国云南思茅。邦嵗古茶树确定了中国、云南思茅是世界茶叶起源地和发祥地的地位,云南思茅是世界最早的种茶之地。
为了纪念这一发现,中国邮电部于1997年4月8日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就是澜沧邦崴古茶树,面值50分。上了“国家名片”,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闻名于世界,它已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坐标和活化石。
温馨提示: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普洱茶爱好者请加本站客服微信号:13619630918
 7dit29.jpg 
 
 1541122535183745.jpg